剧情简介

截至7月29日,全市场有超过6200只公募产品年内实现浮盈;其中,浮盈超过10%的产品有334只,超过20%的产品有36只。整体来看,在这些实现浮盈的产品中,此前表现较好的ETF(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和QDII(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基金,已逐渐被混合型基金赶超,以榜单前十名产品为例,其中仅有2只ETF基金,其他均为混合型基金。

多只ETF创新分红机制

值得提及的是,多只新成立的ETF设定了不同的分红机制,不少基金公司正在积极探索红利类ETF产品的分红模式。摩根中证A50ETF创新加入了“季度强制分红”机制,部分ETF则设定了“月月分红”机制。

华宝证券资深银行理财分析师张菁表示,上市企业进行资金管理时会综合考量安全性、收益和流动性。从上市公司购买理财资金配置结构看,2018年后,银行理财产品的配置比例显著下降,而存款类产品配置比例显著提升,这主要是因为2018年资管新规启动,银行理财产品开启净值化转型,不再保本保收益;2022年,理财产品全面净值化,产品收益率开始走低,产品吸引力随之降低,上市企业也逐渐将配置资金转移到了存款类产品。

据证券时报·数据宝统计,近两周128只跨境ETF平均下跌5.91%,近七成累计跌幅在5%以上,纳指科技ETF累计跌幅达到10.5%,港股科技30ETF、港股互联网ETF、恒生国企ETF等下跌超8%,仅标普生物科技ETF、纳指生物科技ETF两只实现上涨。

此外,还有部分ETF设定了“月月分红”的机制。万家中证红利ETF作为首只正式将“每月评估、按月分红”模式落地的红利ETF产品,基金管理人每月将定期对基金相对标的指数的超额收益率进行一次评估,当基金收益评价日核定的基金份额净值增长率超过标的指数同期增长率达到0.01%以上时,可进行收益分配。

Copyright © 2009-2020